2007年7月17日 星期二

解嚴,蔣經國沒有一點功勞?

看到民進黨政治人物利用解嚴二十週年,大肆批評國民黨、替自己衝撞威權體制歌功頌德,彷彿二十年前的政治解嚴完全是民進黨的功勞,心裡其實有些難過,因為這些政治人物的表現,正在抺煞一種傳統台灣人極為珍貴的價值──感恩。

  二、三十年前的台灣,很少人像施明德這麼勇敢,即使是陳水扁和謝長廷先生,當時都曾經加入國民黨,在那個充滿威權的社會,我們不應該用今日的標準指責民進黨政治人物昨是今非。但是同樣的,活在那個時代的人,也應該用威權社會的標準評估當時蔣經國一些作為。當時的國民黨擁有絕對的權威,掌控軍隊和所有的國家資源,再加上創造所謂台灣的經濟奇蹟,如果蔣經國重懲「美麗島事件」的主犯,以當時的民心和政治氣氛,反而是多數人民的期待,如果蔣經國這樣做,台灣的自由化和民主化至少會晚二十年。
如果我們誠實的面對二十年前的政治環境,民進黨「黨外」時期對威權體制的衝撞,對台灣政治的鬆綁,當然具有不可忽視的貢獻,但是如果不是蔣經國某種程度的寬容,主動宣佈解嚴,國民黨的後繼者應該沒有人具有這樣的威勢敢這樣做。只靠民進黨一己的力量,台灣的民主發展不會這麼順利,中共鎮壓天安門的「六四」事件,應該是最好的例證,一個真正威權的統治者,是有足夠的力量延遲民主的腳步。所以如果公平看待台灣的民主政治發展史,蔣經國對於解嚴不能說沒有貢獻。
蔣友柏對於自己的長輩曾經迫害過台灣人,公開表達歉意,這種懂得自我反省的態度,是一個值得鼓勵的美德。相對於蔣友柏,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只會把過去的國民黨批評得一無是處,難道兩蔣時期的國民黨對台灣沒有一點貢獻?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難道沒有台灣人因此而受惠?台灣的經濟發展難道是民進黨的成果?
我的父母沒有讀過書,「吃人一口、還人一斗」卻是我小時候他們常掛在嘴邊的訓示。在這樣一個功利現實,人與人之間對立、仇恨加深的社會,大家活得並不快樂,我們不但需要採取「少指責別人、多反省自己」的態度,更需要用「感恩」代替「仇恨」,我們不能讓利慾薰心的政治人物,摧毀人類幸福的核心價值。民進黨有些政治人物的言行,其實是羞辱台灣人,真正的台灣人絕對不是只會記仇,而不懂得感恩!(2007.7.16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