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大學丟掉理想,社會失去希望

洪蘭教授批評台大醫學系學生不敬業,一位企業界的朋友見報之後,立刻打電話給我,語氣中充滿了振奮。社會上應該有許多人和我朋友一樣,對台大的觀感是負面的。台大學生享受納稅人的錢,得到社會各界最多的捐款,卻渾然不覺這代表台大人承擔社會更大的責任和期望。當社會的期待和台大人的自我意識產生落差時,就是社會大眾對台大不滿的主因。但是從某種角度來看,台大人其實也是受害者。
所有人都知道,有知識而沒有品德的人,危害社會的能力更大,因此品德教育應該重於知識教育。觀念上雖然如此,但是如果在路上進行隨意取樣,詢問過往的行人:「你希望你的孩子讀台大醫學系,還是哲學系?」答案大概九成以上是:「當然是醫學系」,如果再問他「為什麼?」答案一定是「讀醫才有前(錢)途」。其實這種功利主義價值觀早就深入人心,也是一般民眾在平常時期對高等教育的看法,至於對大學生品格的培養,只有當台大學生或台大畢業生出了事,才有人舊調重彈。但只要事過境遷,一切又回到「知識第一、品德點綴」的例行軌跡之中。
我記得方東美教授在哲學系上課時,教室裡坐滿了人,教室外也擠滿了人,當時學子仰慕宿儒大師的心情,令人印象深刻。但是現在的台大,學術大師的演講可能乏人問津,找一位知名歌手來大概會萬人空巷。其實功利主義已經使大學的價值觀庸俗化、市場化。諷刺的是,大學如果要成為時代的良心和眼睛,大學的價值觀怎麼可以和世俗一樣?大學如果也和現實妥協而放棄理想,提升社會的力量從哪裡產生?
傅斯年只當一年多的台大校長,所有台大人都記得他,因為他的理想主義令人感佩。他有一句名言:「貢獻這所大學於宇宙的精神」,在他的心目中,台大的價值應該是為人類、宇宙的福祉而存在,這是一位有大格局的教育家。但是現在台大的主事者念茲在茲的是「八十台大、前進百大」,這就像一個家長期望於子女的只是「考試排名」。當「世界排名」成為大學網站最重視的新聞時,對於學生胸襟、視野、品德的培養,當然只淪為空談。
一位教育哲學家曾說:「訓練是為一個人的職業作準備,教育則是為人的一生作準備」,考試第一的人不一定能過一個滿意的人生,因為人生不是只有工作、賺錢。令人遺憾的是,台灣的大學教育比較像一個職業訓練所,而現在許多高等教育的重要負責人,也是在「職業訓練」的模式中成長,除了傳統道德教化發生一些功能之外,他們也無法抵擋功利價值的潮流,因為他們對於和品德教育、生命價值最相關的問題「人應該怎麼活?」,也和一般人一樣充滿困惑。
大學丟掉理想,社會失去希望。洪蘭教授看到的是台大醫學系學生的問題,我關心的則是大學教育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