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1日 星期日

政治人物的智慧

立法委員羅淑蕾七月六日痛批桃園機場中央控制中心變成酒家;七月九日又陪同離職的女性員工控訴中控中心的督導性騷擾達八年之久。根據媒體報導,對羅淑蕾像連續劇式的爆料,交通部次長葉匡時表達不滿,認為羅淑蕾的作法對認真的公務員不公平,他希望她弄清楚才爆料,而且一次說清楚。

  羅淑蕾為什麼不一次說清楚,而要分批爆料?有可能因為她把中控中心比喻成酒家的說法太震撼,媒體效果太好了,使得遭受委屈的員工認為這是「復仇」的最佳時機,所以主動找上羅委員,因此並不是羅委員故意一日一爆。
即使實情不是如此,而是羅委員早就同時擁有這兩項弊端的資訊,如果今天葉次長是羅委員,他會一次說清楚?還是一次爆一件?根據葉次長批評羅委員的邏輯,如果葉次長變成羅委員,他也會一日一爆。理由很簡單,葉次長希望羅委員一次爆料的出發點是利己,因為從他現在的職位,中控中心一次被指出很多弊端,絕對比一天被指出一個弊端來得好,一天一爆對交通部簡直是凌遲。但是如果葉次長變成羅委員,也從利己的角度思考問題,為了增加媒體曝光度,一日一爆顯然對自己比較有利,一次爆光就沒有新聞可以炒,對需要媒體光芒的政治人當然比較不利。所以即使羅委員一日一爆是為個人利益,而葉次長以利己的心態要求羅委員不要利己,這又是什麼邏輯?
當然葉次長的理由是:讓公務員一天到晚查弊端,這是不公平的。但是這個邏輯也不通,俗話說:「人在公門好修行」,但是其實人在公門也好造孽,公務員如果失職,受害的不是一個人,可能是很多人;公部門小小的缺失,可能是人民大大的損失。所以抓出失職的公務員,是替人民造福,因此除公部門的弊,也是興利。如果葉次長基於這樣的心態,不但不會在乎爆料者是一日一爆或一日數爆,而且還要存著感激的心,因為一個為人民著想的政府,只要有弊,就務必設法去除,分幾次爆料並不會影響弊案的數目。所以葉次長的不滿,反而凸顯自己的私心,而模糊問題的焦點。
葉次長是我大學時代的舊識,他以往給我的印象是:精明幹練的有為青年,為什麼當了官就變得腦筋不清,難道真的利令智昏?我們年輕的時候,許多熱血青年痛批某些政治人物的鑽營求進、戀棧職位、欠缺政治家的風骨,諷刺的是,現在這些人當中,有些也成為別人痛罵的對象。我多麼希望那些在年輕時代曾經有過「計利當計天下利」這類誓言的朋友,能牢記過去那種令人感動的心情,不要為當官而當官,這樣才對得起孫中山的「天下為公」,從政也才是修行(99. 7. 11,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