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名單出爐,各界掌聲不斷,但是如果從成熟民主政治長期發展的角度,不免令人擔憂。
我不能說這份名單不好,它確實是國民黨有史以來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名單。然而政黨的不分區立委不同於政務官,其最重要的任務是為黨的政策辯護,所以對政黨的忠誠和貢獻應該最重要,這份名單中有些人的社會形象確實清新,可是他們可能只為了成為不分區立委,才加入國民黨;有人即使曾經是黨員,恐怕平時很少公然為國民黨發聲。
理論上在一個自由多元的社會中,人民對於國家社會該如何發展,一定會產生不同的見解,政黨形成就是對國家前途看法相同的人集結在一起,以爭取政治理念的實現,所以成熟民主國家的政黨政治就是理念之爭,而黨員就是志同道合的人。因此政黨的不分區立委應該提名那些長期為政黨理念奮鬥,而且足以提升政黨形象的人,換句話說,理想的不分區立委是政黨忠誠,加上形象清新。如果以這個標準來看,洪秀柱、潘維剛可以被接受,蘇清泉則是最適格的提名,因為蘇清泉在一片綠油油的屏東,利用安泰醫院深耕基層、為民服務,替國民黨開創一個清新、愛民的局面,這對國民黨是加分的。
我認為政黨忠誠和貢獻比形象清新重要,完全基於政黨政治的理想,所以理想上國民黨應該先在黨內尋找優秀、足以替黨加分的同志,如果找不到,才對外覓才,如果那些長期為國民黨而付出的人,卻不如一般社會人士,以後誰還要幫黨辯護?而且這也會鼓勵投機份子,只要在社會上表現不錯,任何政黨都會找上門,那何必加入政黨?如果以這個原則來看,現在被排除在外的國民黨員中,難道沒有形象清新的嗎?以我對國民黨長期的投入和瞭解,廖婉汝、朱鳳芝、張顯耀應該是這次提名的遺珠,這些人的缺點就是政治立場堅定,所以不夠「清新」,但是如果政黨要的是政治上的白紙、完全沒有政治經驗的人,這對政治運作是一件好事嗎?這些新人由於缺乏政治經驗,又不具有強烈的政黨意識,會不會只變成投票部隊?或者在實際政治中發現和國民黨的政策主張不合,最後反而成為國民黨的包袱?
長期以來台灣人民對政治人物的負面印象,使得國民黨這份名單幾乎人人叫好,但這絕對不是成熟民主政治應該有的現象。台灣政治亂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政黨缺乏明確的理念和理想,許多政治人物屬於「西瓜黨」,游走於不同黨派之間。政黨不以理念結合同志、提名不分區不先考慮黨內同志,雖然可以暫時贏得掌聲,但是對台灣民主政治長期的發展,不見得是一件可喜的現象。(2011.11.18蘋果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