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超恨台大電機系」說,在社會上引起討論,隨後還有一位台大研究生在報刊撰文「來過台大,才知道台大不好」。其實不論林百里或這位研究生應該都是愛之深、責之切,否則林百里也不會捐一棟「博里館」給台大電機系;而這位學生,如果台大真的不好,他為何還留在台大?讀大學又不是義務教育,如果台大真的不好,何必浪費寳貴青春?
台大近兩任校長是陳維昭和李嗣涔,由於他們都是醫學和工科出身,大概很難理解,明明他們這麼認真,為什麼台大還是常常被罵?尤其是李校長,最沾沾自喜的是,台大的世界排名已經進入百大,為什麼批評的聲浪不斷,而且都是媒體關注的焦點?
台大容易被批評的原因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個層次來自台大本身在國人心目中的定位,另一個層次則是校務主導者價值觀和視野。
我上課的時候經常提醒台大學生:「你們讀了台大,就要準備挨罵」,因為社會上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台大得到最多的社會資源,不但立法院預算、五年五百億的經費,台大都獨占鰲頭,社會各界對台大的各種捐款,在全國大專院校中也無出其右。一個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大學,社會上會用放大鏡、甚至顯微鏡來檢驗台大,這不但很自然,也是無可厚非的事。
因此我一再強調社會是一種分工,台大學生沒有翹課的權利,因為納稅人願意繳稅,讓台大學生享受優渥的學習環境,是期待台大人用功求學,將來可以回饋社會,納稅人可以間接獲益。所以如果台大學生只從個人角度思考問題,當然違反社會對台大的期待,惹來批評似乎很難避免。
我從來不否認台大校長對校務發展的熱忱和用心,但是即使台大今天是全國絕對多數學子嚮往的學校,仍然可以聽到另一種批評聲音。也許李校長是聯考第一志願生,他的辦校理念最重要的就是「卓越」兩字,而問題就出在他把「卓越」簡化為世界排名,雖然他口頭上也會強調人文的重要,所以他支持校內文學獎、哲學獎的設立,但是這些獎項背後仍然是「競爭」,以競賽作為鼓勵學生的人文素養,其實是簡化了人文,我認為人文精神關鍵在於大學的價值觀。
所有人都看到現在的大學其實很明顯具有市場化的傾向,大學聯考排行榜是「金錢潛力排行榜」,這當然是社會功利價值觀造成的結果,但是如果大學是時代的良心和眼睛,大學校園的價值觀就不應該和社會一樣,如果大學也隨波逐流,不能作為提升社會價值的場所,我們社會的希望在哪裡?現在在台大如果舉辦一場學術演講,找一位學術上有成就的學者演講,會場大概門可羅雀;如果辦一場周杰倫演唱會,一定萬人空巷。不是大學生不應該聽演唱會,而是大學生對知識的熱情遠低於流行的價值觀。這其實才是大學校長應該關注的事,大學校長應該思考:大學如何跳脫只是滿足市場價值的趨勢,因為大學不應該只是高級職業訓練所,而是培養成熟的未來公民。
傅斯年先生在台大只當了一年多的校長,但是台大人到現在都記得他是台大的校長,而且對他都充滿尊敬,為什麼?傅斯年有一句名言:「貢獻這所大學於宇宙的精神」,傅斯年讓人尊敬的,不是他對台大的硬體建設上做了什麼了不起的貢獻,而是他讓台大人在精神上感到驕傲,因為這所大學存在的目的,是要為宇宙人類有所貢獻。台大人應該感到驕傲的其實不是世界排名,而是關懷這個社會、甚至人類的心,沒有這樣的關懷,就是對不起台大、對不起傅校長的期許、也對不起社會的期待!(2011.11.08人間福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