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7日 星期五

時論 - 品格決勝負﹣林書豪成功之鑰


 林書豪的傳奇故事在最近襲捲美國和華人社群,一個從不被看好、甚至三番兩次被球隊遺棄的球,卻一夕翻身。林書豪的成功過程是最好的勵志教材,他的經歴絕對是電影的好題材。不只如此,他的表現可以給台灣所有職業籃球員一個提醒:籃球不是只靠身材素質、體能速度,一般熟悉籃球的人都普遍接受一個想法,認為以台灣人的體型和速度,不太可能進入NBA打球。但是林書豪打破了這個迷思,他的父母都是台灣人,他的身體素質和台灣的職籃成員差不多,那麼他為什麼能夠成功?我認為,林書豪的成功是靠品德。

 林書豪沒有被挫折打敗,靠的是毅力和忍耐,如果林書豪無法忍受挫折,他被勇士隊、火箭隊釋出之後,可能就離開NBA而另謀出路。就是因為他鍥而不捨的精神,挫敗成為他的自我激勵,才會在坐那麼久的冷板凳之後,卻能一鳴驚人。以美國職籃的專業化程度,對於球員潛力的評估有一定的可信度,所以林書豪不被看好是可以理解的,即使他在哈佛大學時期的各項數據不差,但是由於他所處的長春籐聯盟在籃球領域都是三流球隊,其對抗性強度遠不如籃球名校。因此林書豪被球評忽略的是:他的毅力和決心鼓舞他不斷勤加練習、自我改進。當然也是因為尼克隊傷兵多,所以迫使教練必須啟用板凳球員,但是如果林書豪沒有事先準備好,即使有機會上場,也不可能一戰成名。所以林書豪的成功除了有一點運氣之外,就是毅力、決心和努力。

 我自己從年輕就打籃球到現在,所以對各種球類運動都具有熱情,在國內的籃球比賽中最喜歡看高中籃球聯賽(HBL),反而不喜歡看職籃(SBL),因為高中生打球那種拼勁,會令人看到熱情、活力,這就是運動迷人的地方。反觀職業球員,心理想的可能都是數據、門票、年薪、避免受傷,也就是說球賽以外的價值主導了他們的行為,所以球賽本身的價值反而被忽略,所以觀眾從他們的比賽中很難感受到球賽所應該有的化學力量。林書豪或高中球員的可貴就在於,他們忘了球賽以外的價值,他們全力投入比賽、享受比賽,而這一切都是具有運動道德的人在無形中展現的。

 林書豪在成名後接受媒體訪問,幾乎千篇一律把功勞歸給團隊的努力、教練的領導和信任。其實籃球最需要團隊合作,籃球之神喬丹在1980年代進入NBA時,經常每場球拿三、四十分,但是他的球隊反而輸多贏少,直到他懂得和隊友配合,才展開他們的勝利之路。


        在美國這麼一個個人英雄主義盛行的地方,懂得稱讚別人是一個難能可貴的品德。林書豪沒有個人英雄主義,他在媒體面前細數每一個球員的貢獻,感謝隊友對他的信任,一個集鎂光燈於一身的人沒有忘記別人,這是一種成熟的人格表現。也因為這個美德,使尼克隊的每一個球員都受到肯定,團隊的內聚力因此而強化、士氣高昂。此外也因為林書豪的無私,不但使隊友願意繼續接受他的領導,也間接提升了隊友的戰力。所以林書豪能肯定別人,使得在增加別人價值的同時,也增加自己的價值。換句話說,林書豪是把個人品德轉化成一種無形的力量,使尼克隊的每一個成員變得更有價值,也使他自己變成一個更有價值的人。誰說不是品格決勝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