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屆金馬獎典禮剛落幕,台灣在大獎上只得到“最佳女主角”一個獎項,表現遠遠不如香港和大陸;而且根據媒體報導,評審將這個獎項頒給桂綸美,主要是因為她的演出橫跨三個年齡層、演技突出。所以如果撇開個人表演的因素,這次金馬獎的結果顯示,台灣電影在內容上幾乎乏善可陳。
國片的問題可以說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在三十年前擔任民生報記者的時候,曾經採訪當時所謂的“學苑影展”。這個活動由新聞局舉辦,目的就是因為當時國片市場低迷,年輕人不愛看,為了振興國片,所以除了在大學校園免費放映之外,在影片結束時還邀請電影導演及當紅演員和學生座談。三十年過去了,雖然這幾年的國片市場有回溫的現象,但是相較於好來塢的電影仍然望塵莫及。
採訪“學苑影展”,使我有機會接觸和認識李行、白景瑞等大導演,曾經和他們深入探討國片的問題,從我這些年觀察國片現在的處境,幾乎和三十年前如出一轍。
當然台灣市場較小是國片先天上的限制,但是如果好來塢電影可以在台灣大賣,為何我們的電影無法在世界各國行銷?三十年前台灣和大陸兩岸隔絕,現在卻可以擁有整個大陸市場,為何仍然做不出好成績?當然這裡面的原因千頭萬緒,但我認為關鍵在於整個藝文環境欠缺思想的深度。
年輕人最愛看的電視節目“康熙來了”,節目內容呈現的大部分是無聊話題、低俗笑話,而以插科打諢、揭人隱私為樂的節目更是幾近泛濫。當然有人可能認為:看電視不就是為了娛樂,何必太嚴肅?但是娛樂可以低級也可以高級,國外有些電影或電視影集可以叫好又叫座就是這個道理。
不論電視、電影或小說,所有感人的作品最後一定觸及深層的人性,換句話說,由於人性在某些部分是不變的,動人心弦的故事永遠都是由相同的元素組合而成。以現在多元活潑的社會環境,藝文界人士絕對不缺創意,編故事的能力是創意,但是只會編故事,可能結果是劇情曲折,但一點也不令人感動;只有對人性深度有所掌握的人,才能說出令人感動的故事。
我看過大陸拍的“人在冏途”,這個故事的小人物呈現的其實是極稀鬆平常的道理,但是在中國社會那樣晦暗的環境中反而散發出光芒。中國大陸是從同胞的折磨和苦難生活中擠壓出智慧,而我們長期以來過於安逸的生活,反而使我們失去深層思考的能力。所以我認為整個台灣電影界癥結在此,一個不具有深刻思想能力的電影人,如何製作出觸動人心的電影?
市場規模太小、資金不足、政府鼓勵政策不佳,經常是電影工作者卸責的藉口,但是電影人有沒有想過:好來塢的製作人有得到政府的獎勵金嗎?成功的電影需要結合各種專業,電影人必須比一般人用功、對人性比一般人更敏銳的觀察和理解。我們的編劇一定讀過一些文學作品,但是他們讀過哲學嗎?他們知不知道哲學所探討的,才涉及最深的人性?難道幾千年來那麼多偉大的思想家在思索生命的道理,我們的電影工作者居然可以置若罔聞嗎?
在一個不重視哲學思考的社會,文藝作品也很難具有深度。人類的生老病死、憂苦愁煩,在每一個時代都同樣的上演,生命的故事幾乎千篇一律,但是能從平凡中看到偉大的元素是智慧。國片提升,需要的就是智慧!
(人間福報,2012.11.2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