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欠缺「人」的教育


貴刊「名人堂」刊載法藍瓷總裁陳立恆「欠缺哲學教育」一文,真知卓見,值得肯定。
金融海嘯重挫台灣,許多人認為當前最重要的問題是經濟,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經濟的重要性,但是台灣社會問題的根源,並不是物質匱乏,而是心靈匱乏。我們三、四年級出生的這一代,渡過穿麵粉袋做的衣服、打赤腳上學、吃地瓜充飢的貧窮歲月,也經歷過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的政治困境,但是當時的民心士氣高昂、生活艱難卻充滿希望。而現在即使經濟衰退,比起四十年前的物質條不知好多少倍,而人們卻覺得活不下去了,這是心靈和態度問題,而其核心則是哲學問題。

你快樂嗎?


2007年元月,經建會委託的一項「國人快樂分數」調查顯示,有將近五成的民眾覺得自己不快樂,以10分為滿分,超過35%的民眾給自己5分,更有5%的人給自己0分,而認為自己非常快樂的只有一成左右。這項數據表示,國人對生活的滿意度不如許多先進國家,根據美國的調查,有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覺得自己很快樂。

如果我是中國國民黨主席

如果有人大學聯考重考十次,這樣的毅力一定會贏得人們的敬佩,孫總理十次革命失敗,代表至少有十次以上殺頭的危險,為了是什麼?每一個國民黨員都應該捫心自問,自己有沒有愧對孫中山?有沒有羞辱了國民黨這塊招牌?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中研院院士批評立委和名嘴的問政及論政不理性、語言暴力充斥。這種批評聲音在我們的社會早就耳熟能詳、無日無之,其實這些飽學碩儒之士的說法並無新意,只是因為他們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所以發言可以成為報章頭條。民主政治並不是傳統中國的產物,所以成熟的民主政治文化需要經由長期的教化,諷刺的是,這些具有深厚人文素養、應該是民主教育領航者的院士們,他們為台灣的民主教育作了什麼樣的貢獻?坦白說,那些從來不在這塊土地付出心血,而只會對台灣的政治文化冷嘲熱諷的人,根本不值得尊敬。

龜笑鼈無尾

貴刊「司馬觀點」昨日對王建煊的「孝道治國」極盡嘲諷,但是從一句「倫理和道德不大一樣,倫理是公共道德,而道德則是私領域」,洩露作者對這些問題的常識,其實和王建煊差不多,用台灣話說,這叫做:「龜笑鼈無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