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臺灣領導人馬英九因前“行政院秘書長”林益世收賄事件召開廉政座談會,引來一陣撻伐。有論者直斥把政務官當小學生。所有人包括林益世都知道貪污不僅不道德而且違法,所以開座談會肅貪似乎是緣木求魚。
長期以來,我們似乎都把貪婪問題簡化為制度。一旦發生官員貪腐事件,首先想到的是成立廉政署監督公務人員。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者也是人,出問題的往往是人而不是制度。如果廉政署中有人違法亂紀,我們是否成立“太上廉政署”來監督廉政署?如果“太上廉政署”有人不道德,我們是否再成立“太上太上廉政署”來監督“太上廉政署”?所以即使林益世事件成立調查委員會,也會掉入同樣的邏輯,除非執法者本身有道德。
道德教育其實不是小學生的問題。如果在四下無人的暗巷撿到鉅款,有多少人會交給員警?貪婪、自私是頑強的人性,反而小學生比較可能拾金不昧。柏拉圖在《理想國》中討論過這個問題:“不道德行為是否比較有利?”貪腐官員如林益世在收賄時,一定認為這樣對自己有利,現在結果顯然是不利的。但是如果違反道德的行為,你有把握不被發現,你還會遵守道德嗎?
哲學系有一門必修課叫“倫理學”。借用亞里斯多德的說法,倫理學的核心問題是思考“人應該怎麼活”。絕大多數哲學家都認為:道德和幸福人生密切相關,因為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人生進行整體、長遠的思考,合乎道德仍然是最有利的生活策略。一些年富力強的官員因貪腐而自毀前程,很難說他們是明智的。當然也有人會說,那是因為他們倒楣,東窗事發,如果他們更小心一點,不就可以逍遙一輩子嗎?可是一個人每天必須提心吊膽,擔心自己的惡行會被人發現,他的心靈不可能是平靜的。而古希臘哲學家認為,一個人的心靈不和諧不可能幸福。
然而一般人仍然普遍認為,有道德的人比較吃虧。可見一般人的道德觀念只停留在表面、淺層的利害計算上,而不是像哲學家那樣透過深刻的思辨來理解道德。或許多數人只是把道德當成寫文章、呼口號用的,它的義理精神根本沒有進入人的心靈。因此儘管大家都知道孰是孰非,但是多數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們忽視哲學思考,以為簡單思考就可以有一個美好人生。
貪官東窗事發之後,可能讓一些人暫時銷聲匿跡。但是在一個功利、扭曲的價值觀充斥的社會,類似事件無日無之。我們的道德教育有必要慢慢進入哲學的層次,主導教育者尤其應該好好研讀哲學,因為學習過倫理學的人才有資格教道德。學了倫理學,你就會明白為什麼那麼多智者把幸福人生和道德連在一起。每個人都渴望幸福,就像亞里斯多德所說:道德是幸福人生最穩定的必要條件,人們怎麼可能會忽視道德?如果你被亞里斯多德的論證說服,就會發現,從事不道德行為的人,反而是笨蛋。道德教育一定要達到說服的程度,受教者才能心悅誠服而使道德內化,這樣的道德教育才算成功。(2012.7.12南方週末)
1 則留言: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道德是出自內心的規範還是屬於外在的規範呢?道德的內心規範.是屬於少數人的行為.對一般人是無法適用的.一般人只能夠用刑罰或規定來約束.所以.單從教育來解決道德問題是無法完全根治的.至於現行的貪腐問題.用一下哲學的思考方式.這是相對性及適用性的關係.道德教育有用就用道德教育.制度改善有用就用制度.不是這樣子嗎?至於.你所提出道德教育改善就能解決問題.你可以提出事實證明或是合理的推論嗎?對於政治哲學.雖然我沒研究的很多.但略有心得.審議式民主這是目前政治制度中.比較好的架構.但這只是代議政治制度的加強版.終究無法解決目前政治制度的缺失.而能夠解決問前政治制度的問題.我的看法是直接民權的方式.至於什麼是直接民權.我想你也應該是.不知道的.如果.你有興趣的話.那就來看看吧!
http://tw.myblog.yahoo.com/jw!pXd18tWLR0_0xhsGi4Oy/article?mid=119&prev=120&next=112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