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大學丟掉理想,社會失去希望

洪蘭教授批評台大醫學系學生不敬業,一位企業界的朋友見報之後,立刻打電話給我,語氣中充滿了振奮。社會上應該有許多人和我朋友一樣,對台大的觀感是負面的。台大學生享受納稅人的錢,得到社會各界最多的捐款,卻渾然不覺這代表台大人承擔社會更大的責任和期望。當社會的期待和台大人的自我意識產生落差時,就是社會大眾對台大不滿的主因。但是從某種角度來看,台大人其實也是受害者。

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問題不在大老,在執政實力!

蔡詩萍先生在貴刊發表的「藍營大老在想什麼」,所言雖然有些道理,但是卻沒有掌握問題的核心。陳雲林來訪引發藍營茶壺裡的風暴,對馬英九而言,它所凸顯的絕對不是「大老不識大體」或「大老很難侍候」的問題,而是執政實力或能力的問題。

2009年12月20日 星期日

彈劾陳聰明,問題在道德不在法律

喧騰社會多時的陳聰明事件,監察院的彈劾案被否決,反對彈劾的監委中有人認為,陳聰明的確失職,但不至於違法。這種說法似是而非,因為這個事件的關鍵不在法律而是道德,如果違法與否是監委考慮懲戒公務員的惟一理由,監察院其實可以廢掉,因為違法事件是司法部門的職責,我們為什麼還要拿納稅人的錢養個監察院?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不是聖人就是混帳?


吳育昇偷情事件引起很多的批判,有人認為吳育昇平時用高道德標準要求別人,原來自己也是一個沒有道德的人。這種說法似是而非,難道一個人如果不是聖人,就是壞蛋嗎?

2009年7月17日 星期五

重新建構一個令人感動的社會

最近新聞局為慶祝李行導演八十大壽,舉辦一項「李行八十/電影六十」的活動。李導演對台灣電影的貢獻應該是無人出其右,只可惜這項活動並沒有引起社會太多的關注。我因為應邀參加圓桌論壇,所以重新觀賞李導演的作品,李導演的「健康寫實」電影中,刻劃的都是我個人成長所經歷過的台灣,內容親切、溫馨感人,對照現階段台灣社會的人物面貌,令我感觸良多。
 

2008年12月20日 星期六

仇恨到此為止


陳水扁總統在選前最後一夜高喊:「希望明天投票後,我們要停止仇恨,用愛與和平守護台灣!」開票前,我不太相信陳總統對化解社會的對立和仇恨具有誠意,因為他以前也說過類似的話,而每到選舉,挑起仇恨的幾乎都是他。但是隨著民進黨立委選舉慘敗、阿扁辭去黨主席,今後失去舞台的阿扁,應該沒有能力再呼風喚雨,也許我們的社會,從此真的可以擺脫對立和仇恨的夢魘。

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拜託民進黨,不要變成中共的同路人

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訪,民進黨和獨派人士磨刀霍霍。但是我要奉勸這些朋友,如果你們真的關係台灣的前途,請務必冷靜、理智,任何類似王定宇事件重演,受惠的絕對是中共,因為一個充滿暴戾之氣的民主社會,等於為中共威權統治找到最合理的藉口,而這些天天嘴裡喊「愛台灣」的朋友,最後則變成中共的同路人。

2008年7月15日 星期二

政治家的格局

馬英九總統「苦民所苦」的談話,流露出他善良的本質,但是人民期待的好總統,「善良」只是必要條件,並不是充分條件。人民現在最需要的,不只是總統知道他們的苦、也願意和他們一起受苦,而是總統能設法讓他們不要再苦下去了。執政者如果用人不當、政策失誤、錯估形勢,對社會和人民造成傷害之後,再來說自己和人民「感同身受」,反而是對「善良」的一個最大諷刺。

2008年7月7日 星期一

「全民總統」的迷思


國民黨在立法院佔絕對優勢,馬英九總統提名的監委卻在立法院中箭落馬,並造成張俊彥先生婉拒提名的風暴,表面的理由是:馬總統欽點的人選在提名前沒有徵詢國民黨的意見,提名後沒有逐一尋求黨籍立委的支持,所以這次風暴是府黨不合、國民黨故意修理馬英九的結果。但是深層的理由則是馬英九對「全民總統」的迷思。

2008年3月22日 星期六

中研院院士就懂政治嗎?


中研院七位院士聯署支持謝長廷,表達自己的政治傾向是民主國家人民的基本權利,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由於他們和李遠哲一樣,不是單純表達自己支持的對象,還藉著學術光環,發表似是而非的政治見解。這種「撈過界」的言論,不但誤導選民,也違反「術業有專攻」的學術道德,有必要加以駁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