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來訪,民進黨和獨派人士磨刀霍霍。但是我要奉勸這些朋友,如果你們真的關係台灣的前途,請務必冷靜、理智,任何類似王定宇事件重演,受惠的絕對是中共,因為一個充滿暴戾之氣的民主社會,等於為中共威權統治找到最合理的藉口,而這些天天嘴裡喊「愛台灣」的朋友,最後則變成中共的同路人。
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2008年7月15日 星期二
政治家的格局
馬英九總統「苦民所苦」的談話,流露出他善良的本質,但是人民期待的好總統,「善良」只是必要條件,並不是充分條件。人民現在最需要的,不只是總統知道他們的苦、也願意和他們一起受苦,而是總統能設法讓他們不要再苦下去了。執政者如果用人不當、政策失誤、錯估形勢,對社會和人民造成傷害之後,再來說自己和人民「感同身受」,反而是對「善良」的一個最大諷刺。
2008年7月7日 星期一
「全民總統」的迷思
國民黨在立法院佔絕對優勢,馬英九總統提名的監委卻在立法院中箭落馬,並造成張俊彥先生婉拒提名的風暴,表面的理由是:馬總統欽點的人選在提名前沒有徵詢國民黨的意見,提名後沒有逐一尋求黨籍立委的支持,所以這次風暴是府黨不合、國民黨故意修理馬英九的結果。但是深層的理由則是馬英九對「全民總統」的迷思。
2008年3月22日 星期六
中研院院士就懂政治嗎?
中研院七位院士聯署支持謝長廷,表達自己的政治傾向是民主國家人民的基本權利,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由於他們和李遠哲一樣,不是單純表達自己支持的對象,還藉著學術光環,發表似是而非的政治見解。這種「撈過界」的言論,不但誤導選民,也違反「術業有專攻」的學術道德,有必要加以駁斥。
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
「消極行使總統職權」不是騙選票?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日前表示,如果他當選總統,將釋出行政權、兩岸政策,消極行使總統職權。雖然兩岸政策是總統的職權,但是總統要執行,還是需要行政院去做,所以自然需要合作,他會配合,讓社會安心。謝長廷論述的邏輯似乎很簡單:選民進黨籍的總統才能制衡國會的多數,但是為了避免重蹈陳水扁時期「朝小野大、政局不安」的覆轍,他願意釋出組閣權。這個邏輯看起來很合理,因為它好像符合「民主需要制衡」的原理;但是說穿了,就是「騙選票」。
2007年12月7日 星期五
不民主的民主紀念館
教育部決定拆除「大中至正」的動作,顯然造成為社會對立的另一個引爆點。「中正紀念堂」改成「台灣民主紀念館」會引發爭議,顯然是可以預見的,在一個真正自由民主國家,這種爭議本來是很稀鬆平常的事,因為「爭議」本來就是自由、多元社會最重要的特徵,只有威權國家才能統一思想。
2007年11月30日 星期五
2007年7月17日 星期二
解嚴,蔣經國沒有一點功勞?
看到民進黨政治人物利用解嚴二十週年,大肆批評國民黨、替自己衝撞威權體制歌功頌德,彷彿二十年前的政治解嚴完全是民進黨的功勞,心裡其實有些難過,因為這些政治人物的表現,正在抺煞一種傳統台灣人極為珍貴的價值──感恩。
2006年3月18日 星期六
時論-告訴人民,國民黨憑什麼執政?
三月十二日是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國民黨以「人民作主拼生活,統獨休兵救台灣」為訴求走上街頭。不過,如果忠實呈現當天的情況,這次遊行 的主軸應該叫「阿扁你錯了」比較符合實情,可惜當天泛藍各政治人物的演講,實在聽不到具有說服力的談話。除了一些情緒性的吶喊之外,到底阿扁錯在哪裡?歸納所有演講的內容幾乎只有一句話:「阿扁不關心民生議題」。
如果泛藍領袖是針對阿扁總統在二二八中樞紀念會,公然質問馬英九:「我錯了嗎?」的一個回應,實在有點答非所問,因為阿扁當初完整的問題是:「終止國 統綱領和國統會,我錯了嗎?」阿扁不關心民生議題確實錯了,但是泛藍不敢正面回應「終統」的對錯,等於默認阿扁在這部分沒有錯。回歸民生問題應該是現階段 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心聲,但是阿扁操作「廢統」,本來就是因為無能處理民生議題而轉移焦點,因此泛藍要他回歸民生議題,結果注定是「各吹各的調」。所以這場 遊行對阿扁既無殺傷力,泛藍在政治上的無力更是自暴其短、讓阿扁看「扁」。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台灣目前的困境不是統獨,而是執政能力不足所造成。多次民調顯示,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民主張維持現狀,所以台灣內部目前既沒有統一的壓 力,也不存在獨立的可能,操弄統獨當然是阿扁掩飾其執政無能的伎倆。其實「終統」只是一個開端,接著就是制憲,陳總統在年初宣稱要辦一萬場憲政說明會,擺 明就是要把政治議題搞到二OO八年,如果國民黨完全提不出實質監督制衡的積極作為,只能走上街頭搖旗吶喊,看樣子人民的統獨折磨至少還要持續兩年。
執政者打算在最後兩年用統獨撐場面,等於默認自己政績不足以好召人民支持;然而在野黨對執政者的作為竟然束手無策,則是另一種無能。一百年前國民黨的 孫總理手無寸鐵對抗滿清,多少熱血青年折服於他的理想,出生入死、前仆後繼,當時的國民黨充滿了生機和希望;今天的國民黨雖然還有百億家產,卻是看不到理想、提不出理念,相對於執政者的惡質,國民黨的顢頇似乎無法點燃人民的熱情,更奢談讓人民看到希望。
這中間的差別是一個「公」字,以孫中山的身世,在滿清末年算是上流社會,革命是殺頭的工作,所為何來?一言以蔽之:不忍蒼生於水火中浮沈,孫中山能撼 動人心的,就是「天下為公」的胸懷。而今天的國民黨之所以無力反制民進黨,不敢提出「倒閣」的訴求,原因無它:國民黨的立委中有幾個不為自己的私利盤算? 事實上國民黨的衰頹和「私」字成為黨內主流文化息息相關,國民黨實在對不起孫中山。
國民黨其實應該重新懷抱孫中山的理想,闡述具有「高度」的政治理念,拆穿阿扁似是而非的「民主」把戲。阿扁說國統綱領的時代是違反民主原則,「終統」 是「還給台灣人民對未來的決定權」,所以完全合乎民主價值,錯在哪裡?阿扁儼然民主捍衛者自居,這和多數人民希望回歸民生議題的渴望,似乎產生「民主」的矛盾,如果多數人民不關心統獨,炒作統獨怎麼會合乎「民主」?
其實阿扁只是玩弄「民主」,如果國統綱領產生的方式不合民主,終止國統綱領的方式也不合乎民主(根據多樣民調,反對終統的人數都多於贊成,長久以來維 持現狀的比例最高,而維持現狀就是反對統獨),阿扁完全不顧多數民意執意廢統,這叫民主?核四說停就停、說復工就復工,這種阿扁一句話算數的作為,哪裡是 重視民意?如果阿扁一個人的意思等於民意,這是獨裁,不是民主。更進一步說,如果阿扁真的那麼重視民主價值,他的民意支持度不到百分之二十,早就應該自動辭職。
用政治理念拆穿阿扁的假民主,需要具有哲學的深度,和「天下為公」的價值觀,自從三民主義被教條化以後,國民黨其實已經失去了思想和理想,一個沒有思 想的政黨很難吸引「志」同「道」合的社會菁英,現在的國民黨只能靠「反獨」凝聚那些對阿扁充滿負面情緒的群眾,但是這種消極的作為,很難在重新取得政權之 後帶給人民希望。國民黨不能只說:「民進黨很爛,換我執政」,人民想知道的是「國民黨憑什麼執政」,也許如果馬英九主席從今以後重視黨的理想,並且每天叮 嚀所有從政同志,不要忘了孫中山的「天下為公」,也用這個標準選用人才,這樣的國民黨才不會再對不起孫中山!
時論-告訴人民,國民黨憑什麼執政?
三月十二日是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國民黨以「人民作主拼生活,統獨休兵救台灣」為訴求走上街頭。不過,如果忠實呈現當天的情況,這次遊行 的主軸應該叫「阿扁你錯了」比較符合實情,可惜當天泛藍各政治人物的演講,實在聽不到具有說服力的談話。除了一些情緒性的吶喊之外,到底阿扁錯在哪裡?歸 納所有演講的內容幾乎只有一句話:「阿扁不關心民生議題」。
如果泛藍領袖是針對阿扁總統在二二八中樞紀念會,公然質問馬英九:「我錯了嗎?」的一個回應,實在有點答非所問,因為阿扁當初完整的問題是:「終止國 統綱領和國統會,我錯了嗎?」阿扁不關心民生議題確實錯了,但是泛藍不敢正面回應「終統」的對錯,等於默認阿扁在這部分沒有錯。回歸民生問題應該是現階段 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心聲,但是阿扁操作「廢統」,本來就是因為無能處理民生議題而轉移焦點,因此泛藍要他回歸民生議題,結果注定是「各吹各的調」。所以這場 遊行對阿扁既無殺傷力,泛藍在政治上的無力更是自暴其短、讓阿扁看「扁」。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台灣目前的困境不是統獨,而是執政能力不足所造成。多次民調顯示,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民主張維持現狀,所以台灣內部目前既沒有統一的壓 力,也不存在獨立的可能,操弄統獨當然是阿扁掩飾其執政無能的伎倆。其實「終統」只是一個開端,接著就是制憲,陳總統在年初宣稱要辦一萬場憲政說明會,擺 明就是要把政治議題搞到二OO八年,如果國民黨完全提不出實質監督制衡的積極作為,只能走上街頭搖旗吶喊,看樣子人民的統獨折磨至少還要持續兩年。
執政者打算在最後兩年用統獨撐場面,等於默認自己政績不足以好召人民支持;然而在野黨對執政者的作為竟然束手無策,則是另一種無能。一百年前國民黨的 孫總理手無寸鐵對抗滿清,多少熱血青年折服於他的理想,出生入死、前仆後繼,當時的國民黨充滿了生機和希望;今天的國民黨雖然還有百億家產,卻是看不到理 想、提不出理念,相對於執政者的惡質,國民黨的顢頇似乎無法點燃人民的熱情,更奢談讓人民看到希望。
這中間的差別是一個「公」字,以孫中山的身世,在滿清末年算是上流社會,革命是殺頭的工作,所為何來?一言以蔽之:不忍蒼生於水火中浮沈,孫中山能撼 動人心的,就是「天下為公」的胸懷。而今天的國民黨之所以無力反制民進黨,不敢提出「倒閣」的訴求,原因無它:國民黨的立委中有幾個不為自己的私利盤算? 事實上國民黨的衰頹和「私」字成為黨內主流文化息息相關,國民黨實在對不起孫中山。
國民黨其實應該重新懷抱孫中山的理想,闡述具有「高度」的政治理念,拆穿阿扁似是而非的「民主」把戲。阿扁說國統綱領的時代是違反民主原則,「終統」 是「還給台灣人民對未來的決定權」,所以完全合乎民主價值,錯在哪裡?阿扁儼然民主捍衛者自居,這和多數人民希望回歸民生議題的渴望,似乎產生「民主」的 矛盾,如果多數人民不關心統獨,炒作統獨怎麼會合乎「民主」?
其實阿扁只是玩弄「民主」,如果國統綱領產生的方式不合民主,終止國統綱領的方式也不合乎民主(根據多樣民調,反對終統的人數都多於贊成,長久以來維 持現狀的比例最高,而維持現狀就是反對統獨),阿扁完全不顧多數民意執意廢統,這叫民主?核四說停就停、說復工就復工,這種阿扁一句話算數的作為,哪裡是 重視民意?如果阿扁一個人的意思等於民意,這是獨裁,不是民主。更進一步說,如果阿扁真的那麼重視民主價值,他的民意支持度不到百分之二十,早就應該自動 辭職。
用政治理念拆穿阿扁的假民主,需要具有哲學的深度,和「天下為公」的價值觀,自從三民主義被教條化以後,國民黨其實已經失去了思想和理想,一個沒有思 想的政黨很難吸引「志」同「道」合的社會菁英,現在的國民黨只能靠「反獨」凝聚那些對阿扁充滿負面情緒的群眾,但是這種消極的作為,很難在重新取得政權之 後帶給人民希望。國民黨不能只說:「民進黨很爛,換我執政」,人民想知道的是「國民黨憑什麼執政」,也許如果馬英九主席從今以後重視黨的理想,並且每天叮 嚀所有從政同志,不要忘了孫中山的「天下為公」,也用這個標準選用人才,這樣的國民黨才不會再對不起孫中山!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