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愛國才算忠黨

日前馬英九總統在新竹縣義民廟前,呼籲選民効法義民爺的忠義精神,暗批鄭永金縣長不忠於國民黨,支持違紀參選被開除黨籍的張碧琴。這個說法值得所有國民黨員深思。

誰才是「正藍」?

國民黨秘書長金溥聰和花蓮縣長傳崑萁互爭「正藍」,金溥聰指責傅崑萁是「假正藍」,傅崑萁說要用選票證明自己才是「正藍」。到底誰才是「正藍」?

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

學會負責,才懂民主

台中市警察局長胡木源因黑道槍殺案下台,有人說這是選舉考量,是胡志強的斷尾求生,是國民黨的「棄車保帥」;有人說胡木源過去戰功彪炳,應該讓他戴罪立功;胡木源本人則認為,媒體和名嘴的批鬥,他不得不下台。這些說法都有一點道理,但是卻失焦,即使這個事件沒有別的內幕,單從高階警官出入不當場所、案發當時極力掩蓋這個事實的角度來看,胡木源有沒有責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不論胡木源過去的表現如何,將來能否破案,都和他應不應該離職無關。這和「還劉兆玄院長一個公道」的說法如出一轍。今年五月洛桑管理學院的全球競爭力評比,台灣從去年的23名躍升到第8,有人因此證明劉院長政績不差,所以下台是一種委屈。從戰功或施政成績的角度談論政治人物的去留,似乎都忽略「民主政治就是責任政治」的真諦。

2010年1月23日 星期六

台大症候群


前天我在全國教育局長會議的講題是:「品德教育與幸福人生」,這個題目我已經講過很多次,每次聽眾的反應都非常正面,所以昨天平面媒體的報導,連我自己看了都嚇一跳,因為我整個演講的主要內容不是針對台大,動機也不是批評台大,媒體報導的方式,我只能說是一種「台大症候群」-只要有人言談間對台大或台大學生有負面的意涵,立即就被擴大。

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大學丟掉理想,社會失去希望

洪蘭教授批評台大醫學系學生不敬業,一位企業界的朋友見報之後,立刻打電話給我,語氣中充滿了振奮。社會上應該有許多人和我朋友一樣,對台大的觀感是負面的。台大學生享受納稅人的錢,得到社會各界最多的捐款,卻渾然不覺這代表台大人承擔社會更大的責任和期望。當社會的期待和台大人的自我意識產生落差時,就是社會大眾對台大不滿的主因。但是從某種角度來看,台大人其實也是受害者。

2009年12月30日 星期三

問題不在大老,在執政實力!

蔡詩萍先生在貴刊發表的「藍營大老在想什麼」,所言雖然有些道理,但是卻沒有掌握問題的核心。陳雲林來訪引發藍營茶壺裡的風暴,對馬英九而言,它所凸顯的絕對不是「大老不識大體」或「大老很難侍候」的問題,而是執政實力或能力的問題。

2009年12月20日 星期日

彈劾陳聰明,問題在道德不在法律

喧騰社會多時的陳聰明事件,監察院的彈劾案被否決,反對彈劾的監委中有人認為,陳聰明的確失職,但不至於違法。這種說法似是而非,因為這個事件的關鍵不在法律而是道德,如果違法與否是監委考慮懲戒公務員的惟一理由,監察院其實可以廢掉,因為違法事件是司法部門的職責,我們為什麼還要拿納稅人的錢養個監察院?

2009年11月18日 星期三

不是聖人就是混帳?


吳育昇偷情事件引起很多的批判,有人認為吳育昇平時用高道德標準要求別人,原來自己也是一個沒有道德的人。這種說法似是而非,難道一個人如果不是聖人,就是壞蛋嗎?

2009年7月17日 星期五

重新建構一個令人感動的社會

最近新聞局為慶祝李行導演八十大壽,舉辦一項「李行八十/電影六十」的活動。李導演對台灣電影的貢獻應該是無人出其右,只可惜這項活動並沒有引起社會太多的關注。我因為應邀參加圓桌論壇,所以重新觀賞李導演的作品,李導演的「健康寫實」電影中,刻劃的都是我個人成長所經歷過的台灣,內容親切、溫馨感人,對照現階段台灣社會的人物面貌,令我感觸良多。
 

2008年12月20日 星期六

仇恨到此為止


陳水扁總統在選前最後一夜高喊:「希望明天投票後,我們要停止仇恨,用愛與和平守護台灣!」開票前,我不太相信陳總統對化解社會的對立和仇恨具有誠意,因為他以前也說過類似的話,而每到選舉,挑起仇恨的幾乎都是他。但是隨著民進黨立委選舉慘敗、阿扁辭去黨主席,今後失去舞台的阿扁,應該沒有能力再呼風喚雨,也許我們的社會,從此真的可以擺脫對立和仇恨的夢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