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雜文-公投像不像文革有那麼重要嗎?

Ð   公投像不像文革有那麼重要嗎?   Р
 
聯合報 2003-09-20
稍微有點國語文能力的人都知道,所謂「斷章取義」就是在引用別人言論內容時,忽略別人真正的意涵,而使第三者產生不同於言說者原意的印象。
因此「原音重現」並不是「沒有斷章取義」的充分條件,因為如果重現的部分並不是言說者的原意或主旨,也算是斷章取義。舉個例子來說,假設連戰公開表 示:「如果陳水扁總統能讓台灣人民的幸福加倍,我願意支持他連任。」如果有人將這句話轉述成:「連戰先生願意支持陳水扁總統連任。」這雖然是「原音重 現」,但難道不是斷章取義嗎?
從行政院公布的錄音帶,馬英九市長顯然沒有直接說「公投像文革」,但如果將其談話內容摘錄成:「不先立法就搞公投有點像文革」,應該不算是斷章取義, 而這也和馬市長以前見諸報端對公投的看法、以及他事後強調「像文革」是指「違法違憲」,而不是指公投的精神相通。但是「不先立法就搞公投像文革」和「公投 像文革」差距何止倍蓰?
在林佳龍發言人公布院會部分的錄音帶之後,馬市長要求公布全部的錄音帶,原因是當天他發言的重點並不是「公投像不像文革」,而是公投應該先立法。事實 上「公投像文革」這類的比喻是否恰當可能會仁智互見,但如果為這樣的比喻是否恰當爭論不休,不但問題的模糊焦點,對培養社會大眾冷靜、理智處理衝突的民主 風度也無任何助益。因此任何稍有識見的人都知道,如果要對「公投」議題進行有意義的討論,應該呈現的是支持和反對者的理性論辯內容。
行政院院會是一個閉門會議,行政院官員在院會中對政策所產生的歧見,以及支持某一特定立場的理由,身為發言人如果能將這些辯論的「牛肉」部分公諸於 世,絕對可以給一般民眾在思考相同問題時,提供廣且深的視野。因此即使馬市長在院會中真的說過「公投像文革」,轉述馬市長整個論述內容中無關緊要的部分, 反而會轉移社會認真思考「公投是否需先立法」如此嚴肅且重要的議題?
其實「公投像不像文革」不應該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不只是因為這個問題在多元的社會不可能產生一致的答案,而且我們的民主程度是否成熟也不是建立在這 樣的問題之上。不論媒體或社會大眾在討論「公投」這個議題時,應該全力關注的反而是:「沒有法源的公投是否有違民主法治的精神?」對這個問題理性、嚴肅的 探討和爭辯,可以使全國官員、民代和一般人民,對「自由」、「民主」與「法治」這麼重要的概念之間的關聯,以及法律在自由民主社會的定位,能有進一步深思 和理解的機會,這才能促進民主政治的成熟發展。

沒有留言: